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雕琢城市空间,成都监控杆如何做好“加减法”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9-04-10 09:42

雕琢城市空间,成都监控杆如何做好“加减法”

国庆节期间,外滩岸线一组水景灯光瀑布在微信朋友圈被刷屏,从外白渡桥向南延伸,46个小型瀑布从岸线飞奔向江面,金色波光、红色星光、蓝色鱼跃、绿色湖面、粉色桃花,有层次的水景灯光,伴着潺潺流水声,场景美轮美奂……

变化的不仅是外滩夜景。黄浦区,上海的心脏、窗口与名片,外滩、南京东路、人民广场等区域,更是上海的地标。今年3月,黄浦区对“一带一路一环”(外滩金融集聚带、南京路、环人民广场)共2.2平方公里区域启动了“城区管理精细化示范区”建设,提出“对标国际一流,追求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如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即将召开之际,“一带一路一环”也迎来一次崭新的亮相。

还原城市最本真的面貌

这几天,不少在外滩拍照的游客惊喜地发现,万国建筑博览群更加“干净”了,外滩的“天际线”更加凸显了。原来,外滩(外白渡桥到延安东路段)1.2公里不久前完成了 “多杆合一”,271个杆线被合并为102根,数量上缩减了62%。

外滩、南京东路、人民广场,是中外游客到上海的必到之处;但在过去,游客在这些地方举起手中的相机,很难拍到一张完整的风景照,因为画面被各种林立的杆子切割成碎片。

优雅的街区与优美的景观,不应被杆子割裂。发达国家的一些著名城市,近年应用了相对成熟的多杆合一技术,来解决杆子林立的问题。今年,黄浦区将这一技术率先引入“一带一路一环”。

今年3月,南京东路(河南中路—中山东一路段)竖起了一排特别的杆子:通体黑色、高耸矗立,上面有路灯、指示牌、监控头、信号灯等多功能——这叫多功能综合路灯杆。南京东路此前已完成了架空线落地,但这一路段杆件特别多,达97根,涉及视频监控杆、交通信号杆、市政路灯杆、电车杆等多种杆件和箱体,既影响通行也妨碍游客观赏沿线风景。在合并后,杆件数量比原先减少约57%。街区通畅了、上空干净了,游客的通行与视觉体验都大大提高。目前,在“一带一路一环”区域主要干道,均已完成了多杆合一。

“一带一路一环”人流量大,街区形态不规则、地下管线复杂,在这样的区域实现多杆合一,设计与施工难度都不小。以南京东路为例,沿线最窄的人行道仅有一米多宽,但出于杆线的防风与荷载的技术要求,最初设计的杆件底座面积达9平方米,这样的底座尺寸肯定放不进南京东路沿线。区建管委会同管线单位和设计单位一次次实地测量、计算,共同确定选址定位,多方协商合杆方案,采取“一杆一策”的方式。最终,在人行道窄的地方,采用增加底座入地的深度、加长底座的长度、采取更加坚固的制作材料等方式,通过优化方案使得相关指标都能够达到要求,也不会影响到街面原来的结构。

在推进多杆合一过程中,黄浦区还充分考虑到杆件本身与周边环境的统一协调,尽量让杆件也成为一道城市风景。外滩地区历史建筑多,整体风格优雅庄重,区绿化市容局灯景所对这一区域的杆件采用了黑色亚光磨砂塑粉工艺,使杆体表面有更强的质感,彰显精致的品质;利用新型杆件承载力更强的特点,突破性地将景观灯光融入多杆合一,进一步拓展杆件功能;灯头色温与万国建筑博览群地埋灯色温一致,灯头角度经过精心、科学的计算和调试,每个都是定制化,避免对行人造成眩光影响。

除了在“一带一路一环”,未来配合架空线落地,黄浦区还会在一些有条件的支小马路上推进多杆合一。

“在保留使用功能的同时,将那些破坏城市美感的东西剔除,还原城市最本真的面貌,我们的城市需要‘做减法’了。”有专家这样说。实际上,在对“一带一路一环”的精细化治理中,黄浦区也遵循了“做减法”的理念。架空线落地、多杆合一、拆除广告牌、拆除沿街违建、清退占道经营、对南京东路支马路的非机动车实行退格管理等做法,均为城市抹去了原来那些外在的、不必要的东西,给了城市更多透气与留白的空间。

精心“着色”彰显城市魅力

城市空间留白后,要填入什么?在“做减法”的同时,如何“做加法”?对“一带一路一环”区域,黄浦区有着自己的思考。

色彩,能表现城市的性格、精神。而发现与寻找城市色彩的过程,就是探求与提升城市品质的过程,这也是上海迈向“卓越”的必经之路。

精准地调出一个颜色不容易,着色也不是搞一个“色块”,而是要讲究“色系”“色谱”。建设卓越全球城市,正需要细微而精妙的拿捏,这也正是精细化管理的一个切口。黄浦区坚持高起点规划,在“一带一路一环”区域,邀请了上海市政总院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专家,为外滩、南京东路、人民广场等“把脉”。

专家提出,合理运用色彩调整规划区域在规模和体量上的视觉感受,既有助于可识别性的形成,同时也确保该区域和城市街道景观成为一个整体。根据“一带一路一环”现有的色彩基础,专家开出色彩管理良方,黄浦区依照这一总体规划推动更新实施。

外滩、南京东路、人民广场,该是什么颜色?专家提出,外滩是上海标志性景观区域旅游景点,色彩氛围应典雅、厚重,建议以米黄色为主色调,打造一片人与城的精神场所;南京东路,著名繁华商业区域,色彩氛围应活泼、热情,建议以红色系为主,打造繁华、热情的商业场所;人民广场,文化与政治中心,色彩氛围应庄重、文静,以灰色系为主,打造庄重、独具文化氛围的行政区域。

实际上,色彩贯穿了“一带一路一环”精细化治理的全过程,指导着绿化植物、建筑、公共设施以及地面铺装等各方面更新与管理,小到沿街座椅的颜色、树木围栏的形状都有规可循。

绿化与灯光也是对城市色彩的一种表达。黄浦区通过绿化与灯光景观的改造提升,打造出“白天看花,夜晚看灯”的城区新亮点,为城市增添新的色彩,背后均体现了注重细节、精益求精的理念。

黄浦区有两座立体花坛最近成了市民与游客的打卡地:人民广场喷水池上的立体花坛“秋实满园”和外白渡桥下的“扬帆起航新征程”。前者以丰收喜庆为创作主线,十种丰收果实寓意十全十美,满园累累硕果象征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成就,期盼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取得丰硕的成果;后者设计灵感源于乘风破浪的船,扬起风帆,不畏艰难,驶向新的彼岸。

立体花坛也叫 “城市活雕塑”“植物雕塑”,是目前园艺技术和园艺艺术的最高展示。黄浦区邀请了代表国内立体花坛最高水准的设计和施工团队建造了两座花坛,设计与制作难度都非常高。这几天,“秋实满园”立体花坛中的绿色果实变成了星星点点的黄色,原来是角堇开花了。在设计时,设计师就考虑到不同花卉的花期,精心搭配,让花坛在不同时期可以呈现不同的景观。

最新亮相的外滩景观灯光,给市民与游客带来了全新的外滩夜景,背后的精细更是到了极致。比如,设计了三种视角,无论游客站在岸线上、站在对面的浦东、甚至站在江中的游船上,都能看到各具风情的外滩夜景;强调对细节上的打磨,灯光富有层次与变化,还原外滩老建筑基底的真实美。

马路可以“席地而坐”

在南京路步行街上,经常会出现一辆新奇的环卫小车:小车不大,绿色外形,由一位环卫工驾驶,小车所到之处,地面上的垃圾、灰尘以及油渍等等全部消失了。

这是黄浦区今年在“一带一路一环”的上街沿区域引入的国际上最先进的洗地机。先进到什么程度?小车开过,地面上以往让环卫工最头疼的口香糖、油渍等污迹,全部都能清理得干干净净;小车底部会“暗暗”喷水,喷过水的地面30秒速干,比拖过的地板还干净。

在马路上,“一带一路一环”区域则上马了“多功能扫路机”,扫垃圾、除尘同步完成,连原来需要环卫工手工清理的绿化带,只需要拿着风筒对着绿化带一吸,杂物都能吸走。

不久前,黄浦区为“一带一路一环”区域制定了精细化作业手册,对路面、垃圾箱、公厕等角角落落都提出了高标准的环卫保洁要求。记者看到这份标准近50页,标准非常量化具体,如对路面、沟底、墙角的保洁,要求3米半径之内的区域不能有超过5个点状污染物。“在 ‘一带一路一环’,我们将室内保洁的标准应用到室外,不但做到了 ‘席地而坐’,我们自己现在都敢 ‘席地而躺’。”区市容绿化局副局长金亦鸣说。

一个游客初到一个城市,街区整洁干净,会给他留下不错的第一印象;走进公厕,发现同样整洁干净,那么这座城市一定会在游客心中加分不少。

小厕所,大民生。“一带一路一环”是商业与旅游集中区,地处其中的公厕,体现的是上海城市文明与城市温度。“20年前,建造厕所是为了让每个游客有地方上厕所;现在,建造与改造厕所是为了让每个游客有地方舒服地上厕所。”金亦鸣说。

正是带着这种理念,黄浦区建造的公厕,都没有什么高科技噱头,但处处给人舒适的感觉。如,刚刚完成改造的武胜路10号公厕,拥有5套除臭通风系统,自然透气的天窗、通风的门窗、可进出气的空调系统、专业的除臭配风系统以及每个厕位上的微循环通风系统,让公厕能始终气味清新。男女厕位设计为2比3,减少女性如厕排队的情况;每个厕位内挂钩、扶手、呼叫器等设施一应俱全;设置有母婴室、第三卫生间等特殊卫生间,合理的布局充分体现了城市温度。还有很多看不见的地方,都有着用心的考虑:如把手等触摸的地方用亚力克材料取代常用的不锈钢,让人摸上去不会觉得冰冷。考虑到人民广场人流密度大,游客多,武胜路10号大厅还被打造成为全市第一座具有旅游咨询信息等服务的公厕,以多种展示形式为市民与游客提供旅游服务、天气预报等公共信息,同时提供急救包等游客所需要的便民服务。

今年,黄浦区对“一带一路一环”区域13个公厕都进行改造,其中12个达到了《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中AA或AAA标准,这标准远远高于一般的公厕标准。

“面子”亮丽,“里子”也妥帖

保安坊,紧靠南京路步行街,是有年头的老小区。房子虽老,但管理一点都不落后。外滩街道为小区引入了识别非机动车进出系统,烟感、井盖异常报警,门禁系统,高空抛物实时监控等,安装了先进的3+1智能化垃圾分类设施,配置智能充电桩,打造了一个“智慧小区”,使小区更美了。保安坊有故事有历史,如今被居民细心挖掘出来,贺友直的小书摊、剃头等反映上海市井生活的漫画被搬上了弄堂墙壁,传承老上海文化与风情。

距南京路步行街一步之遥的贵州西社区,是老石库门里弄小区。南京东路街道对贵州西社区通过“微创”改造,植入社区公共生活的触媒性因素,提升了公共生活的精神品质:老旧门洞采用“框景”的概念打造,为居住空间局促的居民腾挪出一个活动的“舞台”;废弃的空中楼阁被精心设计后,成为居民身边的空中书房;居委会腾出社区活动室,引入厨房设施、点上一盏灯火,就是居民可以会见亲友的公共客厅。

“面子”亮丽,“里子”也要妥帖。对“一带一路一环”区域,黄浦区提出“三美”(美丽景区、美丽街区、美丽家园)联动的理念,探索将对景区、街区的改造与重构、文脉的传承、精细化的治理等向小区内延伸,同步提升城市环境品质与居民生活品质,让居民更有获得感。

爱民弄、承兴里、顺天村,一个个满载着城市记忆与居民情感的老弄堂、老小区,在微更新中尊重老建筑原本风貌,也匹配更适应街区特质与居民现实需求的特色功能。

“三美”联动不留一丝死角。弄堂口连接着街区与居民小区,今年,外滩街道对外滩与南京东路沿线的32个弄堂口启动了改造提升,清除占道经营、跨门营业、无证照经营,腾出空间引入绿化花卉、美化环境,同时挖掘这些老弄堂的历史文脉,让这些上海特有元素融入城市空间改造。

精细化治理的根本,在于对人的关注。见缝插针的户外职工之家爱心驿站,为长期在室外工作的环卫、交通协管、快递小哥等,提供一个避寒暑歇歇脚的临时休息场所;二维码铭牌,挂在了全区206处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以及4处国家级和市级名人故居的外墙上,让游客与市民随时随地可以阅读建筑的前世今生……精细化治理,让生活、工作、旅游在这个城区的人都感受到温暖。

记者手记

让精益求精成为城区的品格

黄浦区,是上海的心脏、窗口、名片,物理空间的代表体现就是“一带一路一环”的2.2平方公里区域。此次,黄浦区举全区之力对这一区域进行精细化打造,瞄准“精品工程”,更多从细节入手、需求着眼,不漏掉任何一个环节、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可谓精益求精、细而又细。

上海干部骨子里就有精细的特质,黄浦区的党员干部也不例外。但除了注重细节,很多参与“一带一路一环”精细化管理的人们在接受采访中,经常提到一个词“标准”——外滩花墙上的绿草长到多少厘米需要修剪,路面与墙角需要达到怎样的整洁程度才算达标、南京东路上的座椅颜色应遵循什么规律……都是有章可循、有标准可以依据。

卓越的全球城市必须有卓越的质量,衡量质量高下最好的尺子就是标准,标准也是现代政府治理的核心要素。打造“一带一路一环”精细化管理示范区,并非要打造一座“盆景”,黄浦区的最终目的是要将产生的相关经验复制推广到日常的运行管理之中,通过这一区域带动整座城区提升风貌品质和管理水平。不久前,黄浦区出台了首批9项“黄浦标准”,站在本地居民、商务人士、外来游客等人群的角度,涉及食、住、行和公共安全等方面,高于国家标准、高于地方标准,这9项标准会逐步在全区推广,让精益求精成为黄浦的一种品格。


上一篇:设计成都交通道路标牌需要注意什么 下一篇:四川红绿灯电网装“红绿灯”,年增供电25亿度

雕琢城市空间, 成都监控杆 如何做好“加减法” 国庆节期间,外滩岸线一组水景灯光瀑布在微信朋友圈被刷屏,从外白渡桥向南延伸,46个小型瀑布从岸线飞奔向江面,金色波光、红

Copyright © 2015-2020 四川华创智慧交通设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蜀ICP备2023005835号-1